新人特惠
19.9元 首充豪礼
超值套餐
多重优惠 豪礼加赠
个性化套餐
充得多 得的多 礼更多
微信扫码,获取您的专属客服
建e网 设计资讯 共创·新域 ——创域设计15周年新闻发布会
分享

共创·新域 ——创域设计15周年新闻发布会

15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利好推动下,作为沿海开放性城市,深圳以如火如荼的趋势飞速发展,其经济等各项指标都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彼时,得益于沿海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广阔视野,深圳、广州等城市率先涌现出一批走在前列的设计师,他们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设计不断摸索、成长,引领着全国设计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创域设计便成立于此时,其创始人殷艳明作为深圳最早的一批设计师之一,怀揣一腔对设计的热爱与情怀,通过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优秀的设计项目,公司也在其带领下,愈加壮大。回望时,转眼已是十五载。

2016年1月19日下午,“共创.新域--创域设计15周年新闻发布会”于创域设计公司举行,深圳卫视、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现代装饰、新浪家居、搜房网、太平洋家居、A963、腾讯亚太家居等多家媒体出席新闻发布会现场,就创域设计正在进行以及即将进行的云南河外小学校园公益改造项目、“共创.新域”学术沙龙等系列活动进行了分享互动与现场采访。




近些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模式,设计行业也随之不断发生新的变化,适应时代发展。如今,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成熟,设计与各行业间的交叉越来越多,设计本身的界限也愈加模糊。创域设计创始人殷艳明先生在发言中提到:“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不断思考,希望以多元化的策略充分发挥设计价值,真正提升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一名扎根行业多年的资深设计师,殷艳明先生深谙真正优秀的设计人自身必须具备较深的综合素养和美学积淀,因此他长期潜心思考、钻研设计,并对设计以外的各类知识兼收并蓄。他不仅多次受客户委托创造新的项目,更以设计、创新为本,将对生活的观察、对艺术的兴趣、对空间的思考等等方面延伸到艺术、展览、教育等等相关领域,带领创域设计团队展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15年来,创域设计在酒店、商业地产、公共建筑、商业空间、外立面改造等项目中取得了无数骄人的成绩,近年来更是涉足公益设计、艺术展览、教育等等领域。他特别受邀参与深港双年展、观澜当代生活艺术展等等展览,与艺术接轨并以艺术角度的视点再切入设计,诠释出他对当下生活方式、对传统及当代村落生活的思考与理解。近来,针对中国乡村教育模式及配套校舍的现状,创域设计在2015年率先提出“设计与教育结合,用设计提升乡村教育”的理念。通过长时间的系列深入调查与分析,创域设计选择了位于云南偏远地区河外的一所镇上小学作为试点,计划公益为这些偏远的少数民族村落的在校学生构建一个“半开放”式的第三空间,通过对第三空间的打造和重新定义(增设图书阅览区、上网区、互动交流沙龙空间等),从而给孩子们提供看书、交流、进行适当的运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开展趣味活动的空间。云南河外小学校园公益改造项目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学校及媒体等的大力支持,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启动,预计2016年8月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据殷艳明先生在新闻发布会中透露,自2016年1月份开始,创域设计将定期公布云南河外小学校园公益改造项目的实施进度,并围绕“共创.新域”的主题,邀请设计同行、地产界、教育界、艺术界等相关行业人士,定期举行相关学术探讨活动,除此之外,创域设计还将尽自身之力充分整合业内外有志之士,希望籍由创域设计及业内同仁们的努力,后续共同推出更多相关项目。

在随后的采访环节,各大媒体纷纷表示了对创域设计15周年系列活动的兴趣与支持,并就云南河外小学校园公益改造项目未来发展、“共创.新域”学术沙龙详细、创域设计公司发展等等问题,对创域设计创始人殷艳明先生进行了现场采访。自即日起,共创.新域--创域设计15周年系列活动已正式拉开帷幕,创域设计植根于深圳这块设计之都的土壤上,期待与更多的行业人士一起,携手共同开创新的领域、创造新的未来!


现场问答部分 共创.新域-15周年采访



太平洋家居(吴佳佳):殷总,首先祝贺创域设计成立十五周年,并对您在公益小学项目上的付出表示敬意,希望再了解一下,请问什么样的想法引发您在公司成立十五周年之际举办“共创.新域”系列活动呢?您对“共创.新域”是如何理解的?

殷艳明:从公司发展历史来看,五年是我对公司定义的一个成长历程的节点。一路走来,我觉得每五年自己进行一些反思或者思考,包括对公司之前的设计作品进行整理,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梳理,这些是非常有必要的。“共创.新域”的系列活动对我们来说,就像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一样,有时候需要停下脚步看一看才能走得更远。

今年是创域设计成立15周年,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节点,我认为在公司经过15年发展以后,应该以不同的角度看待我们所从事的设计职业。除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商业定义以外,我们可以反过来为社会做一些事情,这是作为设计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共创.新域”系列活动就是在“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思考如何突破原有的商业模式与传统的商业模式,让设计之路越走越宽。

“共创.新域”系列活动更重要的意义是能以点带面,能够引发一些话题和思考。同时,我们要思考在传统产业链中如何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当公司经过了十几年发展,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我们会反过来思考为什么不可以把我们所掌握的资源和元素为我们所用,为什么不能在新的领域迈出一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跨界问题,更多是如何融入。这是我对于“共创.新域”这个主题的一个认知。

腾讯亚太家居(陈丽如):刚才讲话的时候多次提到一句话,从被动变为主动,能不能比较详细说一下,您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以及一些您觉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殷艳明:被动和主动,我觉得是一个相互关联的问题,我们所谓的被动对于设计产业来说,是指运营模式很传统,是一种被动的等待,也是一种被动的供求方式。有一些方式例如比稿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不利于成长,是不健康的方式,这会让行业陷入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在主动和被动之间,我们应该选择更主动的方式,如今我们行业里已经开始有很多的参与模式,如设计师自己运营项目、众筹模式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运营,形成一个微产业链,最后通过互联网、媒体平台推广出去,这种模式能够改变被动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思维上的转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我现在也参加一些艺术设计展览,通过自己的作品和互动交流,产生更大的效应,这是我的一个尝试。我们要勇于迈出尝试这一步,一定要从小做起,才会有更大的潜能。

被动变为主动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们应该去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当自己就是甲方的时候,自己在空间里的演绎能够达到一种自己认为最佳的状态,而且能真正成为一个作品。如果这件作品,能够推广出去让更多人所接受,就能产生价值。如果这种模式能够用在不同的商业项目上,完全可以自己投资、融资、经营,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这样既有利于设计价值扩大化,又有利于未来设计服务于社会。

深圳商报(苏兵):据了解,您及您的团队在选择学校之前进行了大量的了解与调研工作,并走访了多所小学,请问通过大量的调研获得了哪些信息,这个空间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

殷艳明:我觉得每个人对于故土都有一份情感,当我们在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希望能给予家乡力所能及的回馈。我在去年(2015年)10月份回到了云南玉溪峨山县,它周边乡镇有一些彝族聚集村落分布在山脚及大山里,这些村落里有十几座小学,都离城镇非常远,每所学校规模大约人数在100-300人左右,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一边读书一边务农,课外活动的信息平台缺乏,条件也比较艰苦,其中一所学校的样长讲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他们不念书就无法走出大山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机遇;如果不念书就没有未来”。
我们所做的这个项目重点不是扶贫,而是创造一个能够真的让学生开展接受外界的知识,能够真正交流的一个场所。

我觉得作为设计师是否能建构一个“第三空间”,这个“第三空间”的概念就是基于我们认为在设计和教育模式之间,我觉得这是能够产生价值的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我们能够利用这样一个建筑空间,并把旧的教学楼、操场、封闭空间和全开放的空间做嫁接,形成一个连接空间,所以我们定位为“第三空间”,同时是一个半封闭半开放的空间。

我觉得作为设计师来说,如果我们建构这样一个空间,给孩子们一个能够上网,能够阅览,能够相互交流的一个互动空间,这是对于现行教育体系一个有很好的补充。“第三空间”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师生有课外共同交流的空间,我们希望这个空间的交融和互动是最好的,而且我们以孩子的心态和视觉演绎这个空间,大家都能在里面一起互动。

我认为乡村学校配套这一块是不足的,这是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调研,与当地政府、学校、媒体交流所得到的看法。我们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介入教育体系,能够对现行教育系统带来一些帮助,这件事就是值得的。做公益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资助,更重要应该是从体制植入,这对于未来教育事业,对孩子都是有极大的帮助意义,这也是我们做这件事的初衷。

南方都市报(梁嘉慧):目前中国乡村教育面临很多困难,您为云南小学构建“第三空间”的想法,这种设计与教育结合的创新模式,日后是否考虑会推广到更多的乡村小学?

殷艳明:我希望这个模式能够推广,从我们接触的学校中,大家都非常希望“第三空间”能够落地到自己的学校。但我们必须要先选择一个学校做试点,当“第三空间”完成以后,结构、功能、采光、排水,尺度关系比例,孩子喜不喜欢,如何更好的在空间内相互交流等等,这都是我们需要通过这个试点进行论证。我觉得这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情,是真正能够弥补现行体制上的一些小问题,并且对于孩子未来成长是有非常大的帮助和意义。

深圳晚报(黄铭):据您刚才的介绍,关于云南小学的改造似乎不仅仅是单纯的以旧改新,您在进行云南河外小学校园公益改造项目的过程中,如何考虑方案的落地问题?

殷艳明:以旧换新是整个公益项目中很小的一部分,对于这个小学来说,最重要是帮它加建“第三空间”,这个项目要涉及到学校大门、主入口、院墙、教学楼的改造,是为了和“第三空间”形成一个呼应关系,让整个学校的面貌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在做“第三空间”建构时,我考察了当地彝族村落民居的特点,并考虑到建筑的抗震。形式上,我希望与传统民居相呼应,相互之间有一个关联,也是一个传承。传统民居代表的是过去、历史,而我们现在建构的“第三空间”是代表未来,我希望有一个传承的关系。

项目落地实施其实不容易,云南处于地震带,当地主管部门对于建筑的一些参数,对一些实施的标准有一定要求,过程中我们还会有一些沟通和调整,需要与他们进行不断的交流。我想既然决定做这件事,就要把它做下去,而且我认为这件事是可以推广的一件事,是具备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件事,有着非常大的价值。

搜房网(沈兰):殷老师本身对教育有一腔热情,想让孩子发展更好的心态,所以公益更是你想做的事情,包括之前设计圈里面也有参与一些乡村小学生的救助项目,包括捐书包,捐书建图书馆,您提的方式很新颖,打开了新的思路,会不会邀请身边的设计师朋友一块做?

殷艳明:这个想法一直都有,其实大家都有这种意愿,这个事情就是以点带面,我觉得将来应该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设计师可以用我们的一技之长,用我们的绵薄之力,真正做一些引发大家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当然,不能光有一个公益的心,最关键是真正做实事,能够对这个学校有真正的帮助,这一点也是大家对我的看法能够形成共鸣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我希望用不一样的角度,不一样的方式,体现我们设计师自己能够做到,能够打动别人的地方。

新浪家居(陈文敏):您刚刚提到的2016年“共创.新域”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将会以哪种形式呈现,在嘉宾邀请方面会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如何才能了解并参加该系列活动?

殷艳明:“共创.新域”不单单是我们举行的一个发布会,或者提出的一个理念,更重要是如何把这个命题落实,如何把它延展。所以未来我们会举办一系列沙龙活动,不仅是室内设计小范围的交流,我们沙龙可能会涉及互联网、教育事业、艺术领域,是多方位沟通,多角度思想碰撞,才是我们“共创.新域”所要诠释真正的内涵。

在沙龙系列活动中,我们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一些设计大咖,一些在专业领域方面有创新,或者有见地的代表人物,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和领域转换思维,只有转换思维以后,才能有新的信息,才能有助我们有新的思考方式。

跨界前两年提的比较多,我觉得不是跨界,而是融界,艺术、音乐元素、嗅觉、味觉,所有都能成为设计的一部分,设计师不单单只是空间设计师,更是一个具备策划、导演、营销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当把这些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真正产生合力。通过融界,我们能够发现更多的机会,让我们能够从被动更好的变为主动,这是我们未来要尝试的新方向,而且我们现在已经在求变,已经开始尝试迈出我们新步子,这就是我们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现代装饰》(陈慧中):除了设计之外,我们了解到您近期受邀参与了深港双年展以及观澜当代生活艺术展等等,对您来说,以设计的视角介入艺术,或是从艺术的角度融入设计,在两者结合的过程中您有何新的感受?

殷艳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形的诗歌”。现在我开始参与一些艺术展、设计的产品展,这些不仅仅只是一个噱头而已,设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息息相关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就像人的精神世界包含了几大类,有感性,也有理性,同时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模式,里面有一些是普遍性的特殊性,做设计有时候就是把特殊性的东西普遍化,这里面的设计思想包含了哲学思想,也包含了文学内涵。

艺术是提出问题,表现某一种社会现象,人的精神领域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是解决问题,一定把你提出来的问题消化掉,让它实实在在落地。设计和艺术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在设计里面,更多的是我们如何应用艺术的手法帮助我们实现意境的表达,它不是说艺术的东西是独立存在,艺术与设计之间是有关联的。

设计的手法与艺术的手法现逐渐在相融,这也会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们谈设计经常会谈到有用或者无用,我认为无用比有用更打动人心,像我们品茶一样,品茶需要时间和心境,它带给你的愉悦是拿起来就喝所不能取代的。反过来讲,艺术和设计之间,它就有这样微妙的关系。我最近半年已经参加了三个展览,我们已经尝试把设计产品化、设计的艺术化,从艺术角度来让你在微观和宏观之间腾挪,更有利于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设计,设计就是不断思考的过程。

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不但让自己设计艺术化,同时让艺术化的设计真正走入我们生活,让我们更多的去发掘内在对于城市化、生活本质的思考,这种尝试是有利于设计创新非常好的尝试。

前两天开幕的观澜鳌湖艺术节当代生活展,我们做了一个叫“家恋/乡依”的户外艺术展示,一颗树上挂了很多彩色透明亚克力房子,透过折射能看到后面的树、村落、水面。这几天我想到可以与我现在做的“第三空间”相结合,把这个艺术展做的装置艺术品挂到“第三空间”的室内中空部分上,同时把灯光结合在一起。有时候很多思维是在不同尝试中才有新的启发,不要总是处于传统的模式思考。

空间产品想传达什么都可以,没有固定一个思路。我们有自己的家具作品,所以我在三月份的深圳国际家具展上是以家具为中心,通过家具作品,让空间围绕家具来设计,而以前是设计完空间挑家具。我们现在其实不断的在里面穿梭,设计的思路不断更新。用我们微信平台上的一句话来说:“开一扇门,品精彩世界;推一扇窗,享美好人生”;推开的过程,就是感受不一样的思维过程。

太平洋家居(吴佳佳):创域设计成立了15周年,这个过程非常不容易,请您谈谈在当下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如何保持设计的不断创新?

殷艳明:15年是一个历程,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其实并不容易。在这个历程中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持对设计事业的专注和热情,这是一种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我们一直在创新方面做一些思考,比如创域两个字,创代表创造、创新、创意,域代表一种空间场域,把二者结合起来,其实不光是我的愿景,我觉得更重要是要有对设计的一种敬畏心,只有保持这份敬畏心,才能低调的前行。

我们认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台阶,不属于奔跑起来的类型,包括我们公司这种运营模式,一直以私人定制的性质在进行,我认为设计是需要全情投入的,如果不能保持这份专注度,就很难把它做到一定的层面上。在保持创新的话题下,我们现在更多是通过融界,让我们自己设计的触角不断延展,通过这样的模式,我们不断探索,我相信未来我们的五年又会有一个新的不一样的精彩。

A963(黄派):您说到创新问题,我想再问下关于土壤的问题,我看到您最近在台湾考察了很多传统的地方,因为大陆和台湾像一枝两叶,台湾这次考察对我们反思传统文化的土壤,对您有什么启发?

殷艳明:这次台湾行给我的触动是比较大的。这次深入台湾的文创产业、民俗、精品酒店,走访了一些比资深的设计师,在沟通的过程中,让我首先感到最钦佩的一点是台湾设计师的设计执行体系是非常完整的,而且他们做设计的态度和方式都是始终如一,他们面对每个作品都是用一样的完整思考模式去做,而且作品注重传达文化内涵。

这是我们内地所缺失的。国内文化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有断层、断代,台湾的文脉则相对比较完整,历史的根基或者印记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深刻的感知,我们由于一些教育模式问题,历史断代问题,找不到过去的痕迹,我们做作品的时候,会感到自己内心是空的,我们该反思的地方就是应该如何让自己慢下来做设计和思考,如果脱离生活方式谈所谓的新东方也好,什么也好,就是没有根基。

台湾归来我写了篇文章,我的题目叫《归与宿》,归是我们的一种情结,宿是一种体验,我们带着这种情结去体验,这个过程里面无论文创产业发展也好,所有发展都基于历史,这点我认为是最有感受的,这也是我去台湾最大的收获。

A963(黄派):本土文化、民俗文化会在第三空间体现吗?

殷艳明:对于“第三空间”来说,首先要以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是需要更新的文化视角,还是需要传统的方式,这个是需要思考的。我认为自己能够肯定的是用现代的手法演绎,无论是传统的也好,或者现代也好,这个方式是要坚持的。

在当初做装置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很现代的房子形状,能透过彩色玻璃看到背后的树叶、山顶、村落,像历史某一个时分重叠在一起,但是我们生活在当代,我们一定要有当代人的眼光看待这个设计,这时候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存在。

这个空间里面,我们未必使用很多传统元素,但是可能对于它的校舍,围墙,大门有一些符号性的东西,以此彰显它的民俗文化,这样就是让你不断感知的一个过程。

《现代装饰》(陈慧中):您从事设计多年,完成了众多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可以说见证了中国设计行业的成长与发展。可否谈一下您对这15年来中国设计的发展以及对当下的看法。

殷艳明:一个行业的15年,我们公司的15年,其实都是一个成长的历程,像一个15岁的孩子一样,虽然说还不上成熟,但是阳光健康。设计行业的发展也是这样,在15年前设计依附于装饰工程公司,到现在大家成长为独立的设计公司、事务所,从当初做设计的时候是抄,到后来模仿,现在有自己原创的设计、产品设计,这都是一个慢慢从未知到已知的一个过程。

从内地设计行业与国外、港台设计差距非常大的状态,到现在很多国内设计师在国际上能够获奖,得到国外设计界的认可,这是一个良性发展过程,是代表一个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我们15年走过来,我们也是慢慢从一开始只是画图,到后面知道如何做设计,我们现在知道如何替客户创造价值,并且在做设计的过程里面,能感受到快乐,同时把这份快乐传递给社会和客户,这是一个不断让自己充实的过程。

另外,行业虽然不景气,但是危机中也有机遇,这个过程里面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力量,品牌的力量会让设计的价值越来越彰显,所以未来这种发展,更多是你如何让你的品牌更有活力,让自己的设计更有创新,这是我认为经历过15年以后,应该如何看待设计行业的发展。

搜房网(沈兰):在20年这个时间段内,在内地城市的设计力量没有起来之前,深圳设计师在内地市场很受欢迎,现在随着内地设计院逐渐崛起,包括现在他们甲方看的东西越来越多,行业也不是很景气,我自己判断现在整个市场行情没有前几年那么好,如果让你总结评判一下,您觉得过去这20年,哪一段时间是黄金时间段?

殷艳明:我觉得是在2010年-2014年,这段时间都非常好,每个公司运营模式不一样,大家感受也不一样。当时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来思考,只是从商业角度来思考。虽然之前内地设计力量发展不如深圳,但是它慢慢在积累,慢慢成长,成长到一个点,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内地一些设计师成长很快,他们中也有在深圳待过,对于深圳的运营模式、思考模式等都有了解。

在互联网时代不一样,大家所接收的东西差不多。之前深圳设计过于商业化,大家太快没有太多时间思考,作品经不起“品”,现在随着社会大众的品位提升,大家需要的是精神层面的需求,你的设计要传达出他心里面想追求的意境。

回过头看深圳的设计在这几年,发展速度慢了,被人家慢慢赶上,甚至在某些地方被别人赶超,对我们自己来说也是需要反思的。我觉得我不担心,深圳并不是文化沙漠,它是各地精英聚集的城市,它的文化氛围非常好,如今大家越来越知道,越来越感受到我们要让自己的作品更有内涵。我觉得我们要以一种平和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不要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但是也不要自暴自弃。当你明白了设计的内涵,设计的本质的时候,我相信能比以前走得更快,所以,我觉得深圳的设计还是能够有保有自己领先的位置。

太平洋家居(吴佳佳):创域设计已经步履稳健地走过了15年辉煌的历程,未来相信会有更加令人瞩目的表现。请您展望一下创域设计未来的发展规划。

殷艳明:谈到未来,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会有一个期望值,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我觉得未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期许。在成长的历程里面,我觉得15年并不算短,但是对于希望做品牌的公司来说,我们希望可以走得更长远,能够让更多有才能,有追求的人融到这个大平台中,融入这个大家庭。未来五年也是我们成长的五年,我希望在这个五年里面,我们能够把刚才所谈到的一些东西慢慢落地,生根发芽。这是我们希望成长历程里面新的一步,未来五年像另外一个孩子出生了,慢慢要长大的过程,我们将给他更多的关注,让他走得更健康。可能之前15年,我们经历了一些不健康、不成熟的状态,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我最大的期望是让自己的员工在这个平台更健康的成长。

谈到发展,最重要就是一个知识结构的更新,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你在20岁、50岁都要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体系,如果不更新,很快会被时代抛弃,这是一个关乎每个人的发展的问题。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不是你错了,只是因为你太老”,这个老并不是说你年龄有多大,而是知识结构、思维太陈旧了。另外一个,在创域设计的平台上,我相信未来一定属于年轻的设计师,希望年轻设计师在这个平台上最大展示自己的才能,这也是我们未来的期许,我希望五年以后有不同的变化,这个期许是给自己的一个动力,让你自己永远保持一个活力,不单单心态上,对一个企业,要永远保持一种新的状态。

设计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我希望我们公司的设计师和已经走出去的设计师,带着对于设计有更好的理解,形成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态度,在任何一个企业平台上一直传承下去。如今,工匠精神是我们现在很多设计师所缺乏的,每个人如果有这种做事态度,我相信做每一件事一定能做得好,不在乎你是处于哪个职位,只要你有这种精神和态度,我相信你未来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一定能找到自己最好的发展方向。


殷艳明 Yanming  Yin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第三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高级室内建筑师;
2001年创立深圳市创域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陈设艺术协会常务理事;
SIID深圳市室内建筑设计行业协会理事;
广东设计师联盟常务理事;
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联盟深圳委员会委员;
《深圳晶报》《深圳商报》特约撰搞人;
香港室内设计协会中国深圳代表处委员;
清华大学首届酒店设计高级研修班毕业;
2015年中国设计星华南区海选 裁判导师;
2015年房天下“东鹏杯”第六届榜样房设计大赛决赛评委;
2015年深圳国际家居饰品展金汐奖特邀评委。
职业生涯:
从业二十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室内空间的设计与表达,作品风格稳健而富于变化,尤其在精品酒店设计、商业地产设计、商业空间设计的把握上颇有心得。设计手法成熟内敛,注重人与空间、形态与色彩的平衡关系,着力传达出设计的意境及本位美。2010年编著设计专辑《设计的日与夜》、《憶美》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所设计的项目多次在国际及国内荣获大奖并在一级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及设计文稿发表于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晶报、商报。
主要成就:
2014年荣膺深圳市装饰行业十佳精英设计师;
2014年第一届中国软装设计艺术金凤凰传承大奖;
2011、2013年荣膺“金堂奖”中国室内设计年度样板间/售楼处十佳作品;
2012年荣膺首届金凤凰.金艺奖亚太酒店设计大赛“亚太酒店设计十大风云人物”;
2012年荣膺中国陈设艺术发展论坛“年度室内陈设艺术先锋人物”;
2011年荣膺第11届中国饭店金马奖中国十佳酒店设计机构殊荣;
2010年第五届海峡两岸四地室内设计大赛深圳赛区商业建筑空间金奖;
2010-2011年《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中国室内设计师年度封面人物;
第十一届APIDA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赛酒店类优秀作品奖获得者。 

代表作品: 

大连国尊王朝大饭店(22000平方)
云南省活发集团大厦综合楼(20000平方)
上海花样年柏雅居酒店式公寓(21000平方)
成都万科钻石广场LOFT办公室(120平方)
西安富京美膳酒楼(2500平方)
成都蓝光中和34亩项目售楼中心及会所(1570平方)
武汉花样年花样城售楼中心(2400平方)
成都万科五龙山193底跃样板别墅(600平方)
成都万科五龙山13-02独栋别墅(650平方)
成都蓝光和骏47亩售楼中心(450平方)
深圳保发大厦劳伦斯珠宝写字楼(1500平方)
成都蓝光IBP总部公园售楼中心(2000平方)
成都万腾万锦城售楼中心(800平方)
深圳熙璟城豪苑外立面改造及公区、样板房(10000平方)
深圳艺展中心一、二、三、四期外立面改造(38000平方)

或微信扫码咨询

周一至周日:9:00-18:00

工作日晚间:20:00-21:00

建E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