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特惠
19.9元 首充豪礼
超值套餐
多重优惠 豪礼加赠
个性化套餐
充得多 得的多 礼更多
微信扫码,获取您的专属客服
建e网 设计资讯 设计趋同 | 作品创新越来越难?我们应该向谁学?
分享

设计趋同 | 作品创新越来越难?我们应该向谁学?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设计趋同」这个话题。


近几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察觉到,每天在朋友圈或各大设计类网站上,我们看到的设计项目都很雷同,如果把作品的公司名字去掉,你很难猜出是谁的作品。


这个现象反映出什么呢?就是大家的设计水准在趋同,一方面是大量的项目,培养了更多的设计人才;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同质化现象的严重。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类似的样板房售楼处:



另外一个现象是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设计风潮中,也占据着越来越多的位置。甚至很多的国内项目,放到世界设计的舞台上,也毫不逊色。


而且,越来越多的中国设计师也开始在国际设计舞台上收获越来越多的奖项,说明中国设计的发展水平与国际的差距,正在快速的缩小。


甚至你在一些专业的设计类网站上,打开项目,去掉公司名,你也很难猜出,是国内设计师的作品还是国外设计师的作品。



其实,关于设计趋同这件事,在其他的领域也不新鲜。


比如,在中国的各个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在新城区的建设上,每个城市可能都感觉差不多。


包括在科技行业,也是一样。引领智能手机潮流的产品大牛乔布斯,在2007年发布iPhone第一代手机时,所做的PPT以及发布会演讲风格,甚至穿着打扮,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都引领高科技行业开发布会的效仿与跟风。


比如小米的雷军。



再比如,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手机硬件的外观设计也在趋同,如果去掉品牌标识,你也很难分清是哪一家的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到来,手机上的App越来越多,你会不会有一种错觉:


怎么这些App都长一个样?难道他们都出自同一个设计团队吗?



通过以上各个行业的现象来看,设计趋同这件事基本无法避免。因为当一个行业有新技术或其他要素出现时,有人第一个做出创新,接下来就会有大量的跟风者,等达到一定的饱和阶段,又会下一轮的创新出来,每个行业都大致如此。


我们透过这些现象,来看背后的本质,主要有两点:

第一,全球化的发展。

第二,创新的成本太高了。


先来看第一点,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现代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使建筑产生地域差异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设计出现趋同的现象。


没有全球化之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特定的生存结构塑造出特定的思维方式,而特定的思维方式又决定了相应的文化模式。


各地区逐渐形成的文化与地方传统导致了建筑形式多元化,加上各地建造技术、材料、环境、生活方式等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地方极具特点的建筑文化和地域特色。



全球化带来文化的融合,交往的频繁,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加速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大家只需上网浏览,便能够轻松获取世界各地建筑的信息以及各种工业化现代建筑技术在世界的应用,这些反映在建筑中,就形成极为相似的趋同。


如果说全球化的发展是设计趋同的外因,那么创新成本太高就是它的内因。我们接下来就重点聊一聊成本这个概念。


站在甲方或客户的角度来看,请设计师来做设计,设计费只是整个投资中的极小一部分,如果因为设计选择的不恰当,从而造成投资的巨大损失,是客户最大的担心。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在国际品牌的酒店设计中,为什么酒店管理公司只愿意从有过多次合作过,或有多个类似项目经验的设计师名单中去挑选?因为他们无法承担巨大的试错成本。


站在乙方设计师的角度来看,我们和甲方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成本,从而影响了设计师的创新。


什么是“交易成本”?最早提出交易成本概念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科斯。



他是这么定义交易成本的:

交易成本,是指为达成一笔交易所需要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


往往我们平时只关注的是货币成本,也就是我们设计费的单价和设计费的总价,但其实影响设计公司的关键因素是你和甲方之间的交易成本。


成功的设计公司各有各的成功因素,但是失败的设计公司只有一条,客户不相信你的能力,因为不相信你的能力,所以交易成本变得很高。



比如,双方见面时,甲方就会提出:

说说看,你比A公司好在哪里?比B公司强在哪里?

先做一个方案给我们看一下,我们准备邀请5家公司来投标。

你们的价格还可以再打折吗?我们只能先付10%的预付款,等到所有图纸结束,我们再付50%。设计方案需要调整到我们老板满意为止,设计费的尾款等工程竣工验收后再支付。施工过程中的设计修改,你们要免费服务等等。


加上一个工程项目的周期很长,各种因为施工、材料、技术、管理、沟通等因素,导致最后效果不好,设计公司也因此收不到全款。


可见,甲乙双方的合作成本都很高。还要再加上创新,所有创新都意味着风险,没有验证过就会增加不确定性,导致双方无法顺利的合作下去。



因此好的模仿和学习会更易于减轻双方的认知成本,要知道用户的心理诉求、情感变化是最难把握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沟通,才能达成信任。


但是我们还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设计圈里,尤其建筑设计,往往在做创新的都是个人工作室或小型事务所。一方面是个人对职业价值的崇高追求,另一方面也愿意承担因为创新带来的时间成本投入,从而在收入上承担更多的损失。


这也是建筑圈的普利兹克奖设立的初衷,以表彰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创新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所设立的奖项,引领着无数的建筑师终身向往的目标。



最后我们聊一下,在设计趋同这个潮流下,如果想做出自己的独特性,应该怎么办?


从我们身边的案例来看,有两点建议:


第一,重复


在当下,设计行业发展迅速,也产生了很多的浮躁现象。在设计的表面工作上不停变换花样,比如在法式、美式、新古典、新中式、混搭等等风格盛行的年代,所谓八大风格各行其道,妖魔鬼怪轮番登场,设计市场乱象丛生。


重复就是反其道而行,通过自己的设计系统、设计语言、设计符号的打造,将其重复的出现在你的作品中,长期以往,个人的辨识度就会独树一帜。


比如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贝聿铭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除了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更是建筑师里最会使用辅助线和三角形的建筑师。


在美国国家艺术馆东馆、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众多知名项目中出现三角形,三角形符号可以说是贝老对现代主义造型美学的一种重新诠释。



比如扎哈,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荣获普利兹克奖的女性建筑师。


在她的作品里从来没有一条单独的直线,一直以流动的线条与微妙而有机生长的几何体量,重新诠释了贯穿其建筑设计的概念与思想。不同的曲线构成各种天马行空的建筑,成为每一座城市的话题是扎哈的重复。



比如JAYA先生,很多人知道他设计的酒店的东方美学对低调奢华、内敛雅致、现代与复古的诠释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留下了清迈 | Chedi,迈阿密 | MiamiSetai,越南 | The NamHai,安缦酒店,富春山居、上海璞丽酒店等经典作品。



除了在空间氛围、材质、色彩搭配等设计元素的重复,如果你有幸看过大师的平面图,你就理解了同样在平面布置上的动线、布局、轴线关系、灰空间等处理上也是重复。


比如邱德光老师的新装饰主义风格的重复。如果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并且重复的在作品中出现你的设计系统及语言,也是一种不跟随设计趋同潮流变化的一种策略。


第二,跨界


有一本专门介绍创新的书《伟大创意的诞生》中,介绍了一个概念叫“相邻可能”。


我们需要的某种能力要素,它可能已经产生并成熟了,只是它正在另外的某个领域被使用着。就看这个已经存在的未来,它会不会撞到你眼睛里,让你起心动念,这就是灵感的瞬间。


作者把前人的成果和以这些成果为基础产生的新创意之间的联系,叫做相邻可能。相邻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的含义是世界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变化,但只有某些特定的、有关联的变化才可以真正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的过程就是去实现这样的变化,去探索相邻可能的新边界,促使之前的边界不断扩大。


在两个不同领域跨界的部分最有可能产生创新机会。


史蒂夫·乔布斯总是说,自己站在科技与文化的交叉路口,这其实也是跨界。



跨界创新已经不仅仅发生在商业领域。比如,丹尼尔·卡尼曼是一名心理学家,但是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把心理学上对人类决策的研究,引入了经济学,创立了行为经济学这个新的学科。


贾雷德·戴蒙德把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知识引入到了历史研究,他的《枪炮、病菌与钢铁》获得了普利策奖。


伟大的创新常常是已有想法的连接和组合,各行各业有太多类似这种的创新。如果行业内找不到学习对象?那就跨界学习!


回到室内设计行业,这个领域里面同质化现象很严重,那我们从自己的圈子里跳出来。


下面我们重点就来聊一聊,室内设计师如何向当代艺术家学习创新,或者我们如何从过往的艺术长河中,找到自己可以利用的创新要素。


在现代主义建筑形成、发展的历程中,起步稍早的康定斯基、毕加索、蒙德里安等众多艺术家就给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提供了灵感和理论基础,而其中的立体主义艺术和抽象艺术运动尤其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威廉·克梯斯就在他的《现代建筑》一书中这样写到“没有立体主义与抽象艺术的影响,20世纪的建筑完全有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当代艺术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思潮中应运而生的。这要从法国艺术家马塞尔·杜尚说起,他被誉为现代艺术的鼻祖,是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锋人物。


他的代表作正是著名的小便器《泉》。1917年,他把小便器送到“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的展览上,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打破了大家一贯以来对于传统艺术的认知,这件事也成为现代艺术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当代艺术,在西方自1960年代,逐渐掌握主动权,赢得国际化的地位。尽管有的评论家把当代艺术当做西方文化政治阴谋论,也有人说当代艺术是金融工具的属性。


这些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我们今天只关心,为什么当代艺术发展的这几十年里,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当代艺术家们,他(她)们的作品,每一个都不同,都是在创新。从这个维度,当代艺术有值得被学习和借鉴的价值。



当代艺术常常是提出一个问题,而非直接抛给人们一个答案,它一直是在挑战传统艺术的边界,是对传统美学态度的反叛。


杜尚的伟大在于把艺术和生活拉平了,在艺术上,这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而他的作品《泉》也成为了现成物的开始之作。他主张让艺术成为一切,成为非艺术!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个主张的思想才幻化为一种普遍创作的态度:百无禁忌。


艺术家们更多地着眼于当下的生活,通过新的技术、新的语言、新的手法来表达和再现这个世界,到各个领域以艺术的方式对现实问题及人类生存问题进行探讨,这才出现了各个国家的当代艺术的蓬勃发展,百花齐放。

或微信扫码咨询

周一至周日:9:00-18:00

工作日晚间:20:00-21:00

建E网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