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耘斋西岸工作室|TM Studio westbund

参评奖项

年度优秀办公设计项目

项目完成时间

2016-05-12

设计面积

140m2m²

项目地点

上海市

设计单位/个人:

TM Studio westbund

主案设计师:

童明

参与设计师:

黄潇颖、朱静宜

摄影师:

硬装施工方:

软装施工方:

一座建筑如果只是孤立的、内部的思维方式,那么它与外界的衔接将会极其脆弱,大部分建筑设计则是从如何可以合理使用开始的。有关功能性的故事或者社会性的话题是相对容易的,但随后在成形过程中的思考,才是建筑学真正的开始,也就是说,建筑师要有能力将复杂的问题逐渐消化,通过有机的结构关系,搭建或者支撑多元化的生长过程。



在西岸工作室的项目中,梓耘斋工作室是最后一个加入的。在此之前,大舍、致正、高目已经就这块狭长地块如何划分,以及在五年短暂使用期限内如何使用等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所得出的结论就是,采用轻钢加砖混的混合结构方式,多快好省地进行建造。于是,半预制化的镀锌钢材、U型钢板、发泡保温层等结构与材料就成为了一种建造前提,而每一个事务所未来的使用状态以及由此而来的建筑形式则会从设计过程中获取出来。



最终建造基地被确定在致正与大舍之间的一个宽6m,长18m的狭长形南北向地块中。为了给北部庭院及致正工作室的二层空间留下足够的日照间距,梓耘斋工作室局部二层的建筑体形就此成为了南高北低的效果。由此,再加上与其他三个邻居已经确定下来的双坡顶的体量关系和内部结构,一座建筑的大致景象由此确定。



由于在短期之内,梓耘斋工作室尚不能完全搬迁到此,因此有关功能布局的构想就成为了一种不够确定,或者两者兼顾的问题。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既要能够满足常规性的办公需求,又能容纳一定的交流活动,既能够举办一些专业展览,也能开展一些小型讲座,而整个建筑面积只是控制在约180㎡。由此所导致的考虑就是,主用空间尽可能完整通畅,混合而不加分隔;辅用空间则尽量进行压缩,列布于主用空间的两侧。结果就是楼梯、厕所、配电间与储藏、搁架这些大小不一的模块共同形成了斜向梯度的布局,中央的主用空间在中段得到收缩,形成双向喇叭口的格局,并在东西两侧通达次用出入口。



在剖面视角中,为了实现轻质大跨度的结构效果,二层楼板采用三角桁架形式,但与常规方式颠倒一下,三角朝下,平面朝上,以形成二层楼面的平面效果。倒向的三角形桁架与地面坡度相互配合形成收缩,恰好将通长空间在纵向维度上进行了一定的视线分隔,而中部的抬高部位也能减少楼梯的登高高度,缩小了楼梯面积。通过结合这样一种根据未来使用情况的想象,概念中的操作图示逐步凝结,空间概念与功能模式之间的磨合最终达成,各种大小模块之间与完整的空间感受更具有协调性,从而为功能布局带来更多的结构姿态。



斋藤公男将建筑视为由多重线索编织而成的编织物,技术是延续着编织漫长历史的经线,而时代的要求和个人感性的意象则构成了纬线,一个稳定一个灵动,两者交织成就出亮丽的织布,那就是建筑。本质而言,由于没有常规项目中的那种外界因素,梓耘斋西岸工作室的建筑设计就是一场在功能与结构之间关系的纯粹思考,从简单的原型结构中逐步繁衍出适用于功能状态的多层次变化,所凝结出来的结果则反映于剖面图示中的空间表达之中。这种灵活性与适应性可以使得建筑设计变得生动有趣,因为它可以把一种明确的结构性原型与潜在的多样性事件组织到一起。


项目信息:

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599号

设计时间 2015年

竣工时间 2016年

建筑师 童明、黄潇颖、朱静宜

基地面积 140m2

建筑面积 180m2


设计师简介:


童明

毕业于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TM STUDIO建筑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

.